走近冬奥|从冰球家庭三代人的坚守看中国冬运之基

虽已退休6年,但崔义文还是放心不下孩子们,只要有时间,就会在孩子们放学后指导他们进行体能训练。“都知道崔老师教得好。”和过去几十年一样,孩子们的家长很认可崔义文。

退休前,崔义文是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二马路小学的冰球教练。从1980年开始教学,到2015年退休,二马路小学的冰球发展深深刻上了崔义文的印记。

“你要是采访二马路的冰球发展,一定得和崔义文老师聊聊。”得知记者要了解这所小学的冰球发展,学校的副校长极力推荐了崔义文。

齐齐哈尔是中国较早发展冰球的城市,上世纪50年代,这里的室外冰场上,就有人打冰球。60年代初期,齐齐哈尔冰球队在全国比赛中获得过冠军。此后几十年里,齐齐哈尔市的队员有多人入选国家队。

提到齐齐哈尔的冰球,就离不开二马路小学。这是当地很多人的共识。

很少有小学“将冰球运动的发展作为学校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二马路小学是个例外。学校的大门被设计成冰球球杆的形状,教学楼内一楼大厅中央摆放着雕刻有冰球运动员的木质屏风,楼层提示也被赋予冰球元素。1957年,这所小学拥有了自己的冰球队,此后数十年里有60多位毕业生进入国家队。

但冰球发展如此出众的二马路小学,在过去很长时间里,只有崔义文一个冰球教练。

“我是1955年生人,初中就开始打冰球。”崔义文初中毕业后进入专业队,25岁退役后,成为冰球教练,“最初是借二马路的地方教学,那时候有三四个二马路的孩子,后来学员里就都是二马路的,我也就扎下根了。”

崔义文记忆深刻。“学校有个七平方米的休息室,连暖气都没有,但我们那时候天天训练,就大年初一放一天假,家长们很支持。”为了鼓励学生训练,崔义文搞各类评比,还给优秀的孩子买玩具。

当时崔义文住在学校的一间大约十平方米的屋子。他的学生中有三个孩子家庭条件不好,“家长没时间管,就住在我那小屋,我给他们做饭。”他说,后来其中的两个孩子进入了国家队。

崔义文的儿子崔志楠,就出生在那间小屋里。“我受到父亲的影响比较多。”崔志楠在二马路小学读书,后进入齐齐哈尔市队,2004年进入国家队,2011年从国家队退役后,他回到二马路小学,和父亲一样成为一名冰球教练。

“三岁开始学滑冰,退役后去省外有更好的发展,但还是觉得应该留在二马路小学。”崔志楠觉得,自己有责任像父亲一样,做好基层冰球人才培养工作。

“刚开始有压力,觉得在父亲的成绩下工作,后来父亲也帮助我,我也进行了调整,慢慢可以独当一面,这就像是一种传承。”崔志楠说。

这些年,二马路小学校冰球队的队员人数常年保持在50人左右。在数十年的发展历程中,学校冰球队先后参加过国内外数百场竞赛,多次获得冠军。

回忆过去几十年的教学历程,崔义文说学校能够持续输出优秀冰球人才,得益于历届校领导对冰球的支持,“教育、体育不分家,这在二马路小学体现得很明显”。

齐齐哈尔市体育局竞技体育与青少年体育科科长刘佳介绍,这几年齐齐哈尔市在冰球、足球等项目上不断探索体教融合工作,通过完善赛事体系,许多小学建立了冰球队,并通过比赛提升技能。很多冰球运动员退役后还可以在当地或去南方城市担任教练员,打通“进口”和“出口”。

崔义文的学生中,有人后来成为国家队教练,也有很多学生在省内外教冰球,崔义文很高兴看到齐齐哈尔这几年打冰球的人在增多。

“我孙子现在8岁,也在二马路小学上学,两岁多就开始滑冰了,现在已经接受了两年的系统冰球训练。”崔义文说,希望儿子能够踏踏实实做教练,将心血投入到基层冰球事业中,如果孙子适合从事冰球事业,他也愿意支持孙子走下去。(新华社记者王君宝)

关键词:

上一篇:第一页
下一篇:延续传统 北京稻香村元宵立冬上市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