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8”网购正当红,理性消费勿冲动|食安讲堂

授课专家:


(相关资料图)

四川省食品检验研究院高级工程师 岳清洪

四川省食品检验研究院高级工程师 成桂红

“6·18”网络购物节已拉开序幕,众多食品企业也在线上推出各种优惠活动,“6·18”成为了广大消费者“囤货”的重要时机。针对各大电商及直播平台眼花缭乱的促销活动,四川省市场监督管理局邀请食品安全专家提醒消费者谨记以下五点提示,选择适合自己的零食、生鲜等食品,警惕潜在的食品安全风险。

选择正规交易平台,购物消费有保障

当前的网络购物平台参差不齐,消费者购物时应注意甄别,在商家经营资质齐全的情况下,综合考虑选择信誉度等级较高、口碑较好、消费者评价较高的电商平台。不要随意点击陌生链接或登录陌生网站购物,不要随意泄露个人信息,谨慎通过平台外私下交易购物,以免遭受资金损失。

科学认识临期食品,明白消费不盲目

网上“临期食品盲盒”是当下的热点,快过期的食品被包装成盲盒售卖,由于价格较便宜深受消费者青睐。但其潜在的食品安全风险需引起重视,消费者应科学认识临期食品,明白消费不盲目。

临期食品销售有规定。《反食品浪费法》规定,超市、商场等食品经营者应当对其经营的食品加强日常检查,对临近保质期的食品分类摆放管理,作特别标示或者集中陈列出售。也就是说,商家不能在消费者不知情的情况下,把临期食品售卖给消费者,销售临期食品时需及时告知,让消费者在知情中购买。

临期时间界定有参考。消费者可以参考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商业行业委员会发布的《预包装临期食品流通指南》中对临期时间的界定进行选购。

适量购买,切勿贪多。购买临期食品应按需购买,不要囤积,以免过期变质造成浪费。购买食品时应检查食品包装有无破损、涨袋、漏气等现象,注意临期食品是否放在标签要求的条件下贮存。

“慎购”生鲜食品,理性消费牢记心

如今随着快递物流的发展,新鲜果蔬、生鲜食品等也成为了网购的热点。但在“6·18”购物节期间往往订单集中,物流运输能力有限,运输时间拉长,原有的冷藏或冷冻措施可能失效,容易造成生鲜食品脱冷运输。消费者需谨慎选购生鲜食品,切记理性消费。

储存有要求,事先需估算。网购有冷藏或者冷冻等特殊贮存条件要求的食品时,建议消费者在购买前清理家里的存货,按需补货。

错峰把货送,运输勿脱冷。建议消费者提前咨询商家发货时间,核实运输条件,尽量避开物流高峰期,以防快递延误或送货途中商品变质,出现食品安全问题。

收货要验证,不存侥幸心。消费者在签收时,要确认食品包装是否完整、是否漏气或胀袋、是否腐败变质等,并及时按照明示储存条件保存。

看直播间购物,冷静消费避“踩坑”

作为当下十分流行的购物方式,直播购物备受消费者青睐。越来越多预包装食品、散装食品等进入直播间销售。带货主播的销售话术和直播的即时性特征,容易加剧消费者跟风购物的从众心理。消费者看直播间购物,切记冷静消费避免“踩坑”。

消费平台需慎选。在经营资质齐全的情况下,建议消费者综合考虑信誉度等级等因素选择直播间购买商品,这些直播间的可信度相对较高,可以适当降低买假风险。

营业主体明公示。所有形式的网络卖家都必须在其显眼位置公示它的营业主体信息或链接。消费者在购物前需认真查看经营者在平台的资质信息公示情况,查看其是否有营业执照、食品经营许可证等合法证照。

下单购物先了解。在下单消费前,需先了解主播所推荐食品的来源、配料表、保质期及售后服务等信息,避免“激情下单”。

履行验货程序,保留凭证维权益

“6·18”期间,消费者如果遇到商家价格欺诈、承诺不兑现、发货慢以及物流运损等问题并产生消费纠纷,需要保留购物凭证,合法维权。

收货查验不能少。消费者收货时,尽量当面验货,注意查看包裹是否完整,有无破损、渗漏。

保留凭证维权益。消费者签收货物后,如发现商品有质量问题,应及时与卖家、网络交易平台联系协商解决售后问题。若与商家、网络交易平台无法协商解决时,可保留好相关原始记录,如产品页面宣传、直播时的广告宣传、购买记录、快递开箱视频等,及时通过拨打平台或经营者所在地的12315热线等方式进行投诉举报,及时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中奖”信息勿轻信。消费者购物后,如收到声称客服人员告知中奖、免单、退款的电话或短信,切记通过平台向商家正规客服求证。

全媒体记者 王钰

来源 | 消费质量报

原标题:《“6·18”网购正当红,理性消费勿冲动|食安讲堂》

关键词:

上一篇:10余万元扶贫物资保住了 供电人连夜奋战3小时抢修复电-世界热议
下一篇:最后一页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