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 松
进入万物互联时代,对于工业制造来说,庞大、复杂、固定的机器如何实现对话?作为支撑工业互联网互联互通的“神经枢纽”,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通过条形码、二维码、无线射频识别标签等方式赋予每一个实体或虚拟对象唯一的身份编码,同时承载相关数据信息,实现实体和虚拟对象的定位、连接和对话。
(资料图片)
当前,我国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效。标识应用已覆盖装备制造、电子信息、钢铁等40个行业,全面融入工业企业研发、采购、生产、仓储、物流、销售等各个环节,应用体系初步形成。其中,无需借助标识读写设备来触发的主动标识载体已部署2125万枚,用于入户热计量表数据采集、入户燃气表数据采集、工业传感器数据采集等,应用成效初显。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在企业内外部产生价值,帮助工业企业提升产品质量和管理效率,促进发展模式创新。
在煤炭行业,存在生产统一监管难、设备运维成本高、特大事故预警难等问题。通过对大型装备、智能数采设备、环境设施等赋予主动标识载体,以主动上报方式将标识关联信息进行更新并实时共享给多个主体,可以完成矿用装备数据订阅、查询监控、身份认证等操作,提供设备预测性维护、安全管控、远程监测等服务,精准定义设备监控、警告、预测性维护等数据来源,实现数据的主动采集和动态更新,提升运维响应速度,降低设备运行维护成本,提升矿用装备制造企业服务形象。
在固废治理行业,部分施工企业违规选用不达标车辆运输建筑垃圾,运输过程存在多拉快跑、随意倾倒等问题,影响道路安全。通过对产生固废单位的智能采集设备、环境设施、工地台账、运输车辆、处置场地设备等赋予标识,借助标识解析体系关联数据,促进业务环节数据打通,保障运输环节监管透明。
在钢铁行业,计算产品级碳排放数据时,存在获取各生产环节细粒度数据难度较高,产品碳足迹中数据来源广泛、不同环节和主体间数据互联互通难等问题。依托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实现更准确、更及时的碳足迹核算,方便能源结构动态调整,降低能源消耗和成本。同时建立标准化的能耗采集监测体系,对接入监测的数据进行规范处理、动态分析和及时干预,降低安全风险。
目前,我国工业互联网核心产业规模已超过1.2万亿元,要推动工业互联网标识应用向规模化发展,更好地赋能实体经济。
一是以企业为核心提供标识产品及服务。从企业底层需求出发,探索快速化、轻量化、精准化的标识产品工具和解决方案,满足企业在各流程场景下的数字化转型需求并实现降本增效,助力企业向专业化、精细化、个性化发展。
二是以重点产业链为核心,利用标识实现数据打通和规模复制。依托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数据,完善行业标准,构建行业数据字典和资源池等标识化信息服务模型,助力工业企业建立工业互联网数据共享机制,贯通产业链上下游。深化行业标识应用,打造行业标杆示范,释放规模效应,实现标识应用规模化升级。
三是以新载体为核心,进一步实现标识规模化应用推广。我国正在加速推进制造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工业园区、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等各种产业聚集载体,通过引入工业互联网技术和理念进行建设、改造或升级,并将工业互联网标识赋能管理与运营,推动实现资源汇聚,为转型发展注入新活力。
(作者为中国信通院工业互联网与物联网研究所副所长)
关注河北新闻网,了解河北最新新闻。
关键词: